感謝好友郭子幫我調整了一下這一系列文章的主標題,這樣應該可以更精準地傳達我想表達的意思。 

首先,我們回到前一篇文章的例子:

有一天老婆下班回家,這樣跟老公說:「ㄏㄡ....氣死我了啦!今天又被主管叫去罵,還跟我說下週可能都需要加班,乾脆明天去提離職算了,做到這週五我就不幹了。」如果你是那位老公,你第一個回應會是什麼呢?
1. 一定是妳自己又做錯事了喔!做錯事被罵本來就活該。
2. 要不要去找主管談一談?先把原因弄清楚。
3. 發生什麼事了呢?說給我聽聽。
4. 妳被罵喔!那一定感覺很不好受。 

前一篇文章,我們談到了第一種和第二種回應方式,分別代表著「批判」和「建議」的回應模式,「批判」不僅容易引發兩者之間的對立和爭執,亦可能造成對方的壓抑和退縮。而「建議」則要小心火上加油,或者養成對方的依賴心理。今天,我們就來談談第三和第四種回應模式-「探索」與「體恤」。

選第三種回應方式稱為「探索型回應」,記得當初在進行溝通回應風格測評時,這種回應風格是我最主要的回應風格,而分析師一看到我的結果,馬上就問我是否受過「教練」的相關訓練,哈~果然是內行的,因為我的確是調整之後的結果。更早之前,我在領導上慣用的回應風格,比較會傾向「建議型」,但也確實感受到我的Team Menber養成了依賴心理,導致成長變慢,所以後來我就在訓練後調整到「探索型」的回應風格。

當然,很多時候為了得到更多訊息來協助對方找出問題的癥結點,的確透過「探索」的提問模式,是相當有幫助的。但是,在進行「探索」時,有兩個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,第一,時機很重要,如果對方情緒激動,還是必須先讓對方恢復平靜,「先處理心情,再處理事情」才是好的做法。第二,釐清「探索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,還是真的是出於「關心」,如果只是為了「好奇心」,就不應該繼續提問囉~

第四種回應風格叫做「體恤型回應」,這一類的回應風格是大家應該努力「學習」和「強化」的,因為透過「體恤型回應」,最容易讓彼此創造出好關係。「體恤型回應」的句型其實並不難,一般來說就是如同例子裡的「說出事實,回應感受」,還有運用同理的回應方式,如「我能夠了解你的想法...」或「換作是我,我也...」。當然說來不難,但真正要做的到位還是有一些地方要提醒大家:
1. 不帶評斷,掌握對方的想法和感受
2. 保持開放,不陷入批評
3. 如同一面鏡子,反映對方的感受
4. 盡量不存有給他人建議的念頭
5. 體恤不代表同意,更不是同情

所以,「體恤型回應」可以說是出於真正的「同理心」,至於什麼是真正的同理心呢?蠻建議大家可以上YouTube看看這段影片,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E-AfeaRD_IA,相信大家對同理心的掌握度會變得更高囉~ 

圖片來源:http://cdn.theatlantic.com/assets/media/img/posts/2013/12/Screen_Shot_2013_12_06_at_12.12.38_PM/367321c55.png
體恤 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李政忠 Re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